《中華道藏》 |
||
中國道教的經書寶典全集.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。 |
||
《道藏》是歷代道教經典文獻之集大成者,所收典籍廣泛,內容宏富,既有道 教經典論著、科儀方術、仙傳道史,又有古代醫藥養生、天文史地、諸子百家;既 是研修道教的經典依據,也是探討傳統文化的珍貴資料。 盛世修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唐宋金元明歷代高道,曾多次發起編修《道 藏》,恩蔭後昆。方今國作昌隆,科教振興,中國道教協會仰承玄門千秋功業,獲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,聯合全國專家學者,組織編修整理了這部道教文獻總集 --《中華道藏》。 《中華道藏》特以尊重道教固有的信仰體系和經教體系為原則,採納當代道教 研究的學術成果,旨在推動道教文化適應現代文明的規範。以明《正統道藏》、《 萬歷續道藏》為底本,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,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 同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。全藏分為三洞真經、四輔真經、道教論集、道法眾術、 道教科儀、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。各部類所收經書,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 後編排次序。分類體例和細目,.由編委會邀請專家、學者反復討論初步擬定,最 後由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會審定通過。 《中華道藏》按現代人閱讀習慣和圖書整理規則進行編修,全藏分為兩種體例 ,一為點校,即對保存完整的藏書加以新式標點和進行必要的文字校勘;二為合校 ,即在點校的基礎上,對殘缺的藏書以數種殘卷相互校補,合成完整的版本。所收 每種經書書名標題下,均由整理者添一簡要說明,注明作者、卷數、所用底本及參 校版本等事項。 《中華道藏》分為四十巨冊,每冊約150萬字。繁體字、豎排版、大字號。 全藏既有分冊目錄,又有總目錄,并附目錄索引、引用書目索引、人名神名索引、 經名同異對照表、缺經目錄及存目。既適合於從事道教的學者研究,亦便於非專業 學者閱讀。 |
||
中華道藏分類總目: |
||
【第一部類】三洞真經: |
||
第 一 冊:洞真上清經 | ||
第 二 冊:洞真上清經 | ||
第 三 冊:洞玄靈寶經.洞神三皇經 | ||
第 四 冊:三洞經教 | ||
第 五 冊:太上諸經 | ||
【第二部類】四輔真經: |
||
第 六 冊:太平部諸經.正一經.太玄經訣 | ||
第 七 冊:道德真經 | ||
第 八 冊:道德真經 | ||
第 九 冊:道德真經 | ||
第 十 冊:四子真經(莊子) | ||
第十一冊:四子真經(莊子) | ||
第十二冊:四子真經(列子等).黃帝陰符經 | ||
第十三冊:道教易學(參同契等) | ||
第十四冊:太清金丹經(外丹) | ||
第十五冊:太清金丹經(內丹) | ||
第十六冊:太清攝養經 | ||
第十七冊:太清攝養經 | ||
第十八冊:太清攝養經 | ||
【第三部類】道教論集: |
||
第十九冊:諸子文集 | ||
第二十冊:諸子文集 | ||
第二一冊:道學論著.全真文集 | ||
第二二冊:全真文集 | ||
第二三冊:道教類書 | ||
第二四冊:道教類書 | ||
【第四部類】符咒法術: |
||
第二五冊:洞淵.北帝.天心.真武.真元派經咒 | ||
第二六冊:清微.神宵.淨明.徐仙派經咒 | ||
第二七冊:諸家占卜法術經書 | ||
第二八冊:符咒道法總集 | ||
第二九冊:符咒道法總集 | ||
第三十冊:符咒道法總集 | ||
第三一冊:符咒道法總集 | ||
第三二冊:道法會元 | ||
第三三冊:道法會元 | ||
【第五部類】道教科儀: |
||
第三四冊:道教科戒 | ||
第三五冊:靈寶諸齋儀 | ||
第三六冊:燈儀法懺等 | ||
【第六部類】符咒法術: |
||
第三七冊:神仙高道傳 | ||
第三八冊:神仙高道傳 | ||
第三九冊:仙境及宮觀山志 | ||
【第七部類】目錄索引: |
||
第四十冊:中華道藏分類總目 | ||
助印經書.功德無量.澤披子孫.流芳後世 【贊助】 臺灣地區訂購戶.請直接聯絡中華道藏編輯委員會台灣聯絡處。 |
||
您所匯寄的贊助、助印、預付訂款,我們將據實登記並開具收據。 |
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