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部

 

三乘之中,乘各有十二部,故合成三十六部也。論其相攝者,一往大乘具有三十六部,中乘具有二十四部,小乘唯十二部。何者?以大得兼小故也。又大乘得學小,為遍行也。小不得兼學大,故止十二。中乘可知。此遠論界內化門意也。再論三洞,即是會前三乘入此一乘,故三洞、大乘唯一耳。而又約三洞開三乘者,此欲示一乘之內,無所不包。又云有二經不同:一者,太玄部《老君自然齋儀》云:經有三條:一曰天經,天真所修;二曰地經,洞天所習;三曰人經,世間所行三景之法。相通而成一,曰三乘。三乘之用,各有十二部,交會相通,總曰三十六部。十二條:一曰無為,二曰有為,三曰無為而有為,四曰有為而無為,五曰續愛,六曰斷愛,七曰不斷不續,八曰分段,九曰無斷,十曰知微,十一曰知彰,十二曰適用。當境而曰十二部。隱顯兼施則有七十二部。今謂此文所出前之三經,自可是教。後之十二,意在行也。二者,正一所明十二者:一者心跡俱無為,二者心無為跡有為,三者心有為跡無為,四者舍家處人間,五者攜家入川澤,六者出世與人隔絕,七者與世和光同塵,八者斷欲斯斷,九者不斷而斷,十者游空中,十一者在地下,十二者住天上。三乘皆有十二,故成三十六部也。釋此文意,已在位業義科。但此兩經名味不同者,亦當教義自是一途之說耳。太玄所出,多據于心;正一所明,通論心跡。但太玄十二中第八一事言分段,考事涉跡,又不顯十二部經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