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氣雜法

  凡服氣,四度外,或非時腹中覺氣少,氣力不健,任意咽多少亦得。

  凡初服氣,氣未固,多從熟藏中下泄。宜固之,勿令下泄,以意運令散。

  凡初服氣,必須心意坦然,無疑無畏,不憂不懼。若有畏懼,氣即難行。

  凡服氣,若四體調和,必須意思欣樂自足,不羨一切餘事,即日勝一日,歡快無極。

  凡服氣,不得思食,坦然無所念始得。若然忽思食,必須抑捺,如不在意抑捺,心即邪矣。如渴,煮薜荔湯,湯中著生姜少許,更煮一兩沸,吃一碗,其渴即定(薜荔者,落石根是,子亦得)。或姜蜜湯亦得。若能自抑捺,縱終日對嘉饌,亦無所欲。

  凡服氣但不失時節,丹田常滿,縱出行人事,亦不可廢。若久久行慣,縱失一時兩時,亦無所苦。

  凡服氣成者,終日不服氣,氣亦自足,至妙不可窮盡。

  凡服氣,得臍下丹田常滿,叫喚讀書,終日對人語話,氣力不少,出入行步,無惓怠也。

  凡初學服氣,氣未堅,亦不可過勞,勞即損氣。仍須時時步行少地,令氣向下,大精。

  凡服氣成,欲得食,即縱食,食亦不障氣,縱飽食,咽氣,氣還作聲,直至臍下。一成已後,兼食行氣亦無妨。

凡初服氣,欲行,以氣推腹中糞令盡,且勿食,二十餘日彌佳。若入頭即食,理不得妙。

  凡服氣日別吃,少酒亦好,如或思食,吃少許姜、蜜即定仍不得多睡,能百種不吃最妙。但至誠感神,百無所畏。

  凡服氣,縱體中及心胸間不好,亦非他事,久久行氣,自可散也。

  凡初服氣,小便黃赤,亦勿怪,久久自變色如常。

  凡初服氣,不用吃果子,恐腹中不安穩,又恐滓穢,腹中氣難行。且欲空卻腹藏,令氣通行,但能忍心久作,自覺精神有異,四體日日漸勝,神清氣爽,不可比量。若久久行氣,眼中自識善惡,視人表知人里,能志心學,三七日即內視腸胃分明,如心不忘,久行始通,能內視五藏,歷歷使用,妙不可言。如能堅固行氣,肌膚不減,亦不銷瘦。若作不如法,或無堅固之志,即似瘦弱也。

  凡人身中元氣,常從口鼻中出,今制令不出,使臍下丹田中常滿,即不至饑。

若神識清明,求出不得。

  凡服氣丹田滿,如悶,即運氣令從四肢及頂上出,第一勿令從口鼻出,若從口鼻出散,雖餐百味飲食,但得虛肌,身受諸病,漸入死地。

  凡人飲酒食肉,一時雖勇健,百病易生,瘴癘蠱毒,逢即被傷。能服元氣,久而行之,諸毒不能傷,一切疫病無得染。但恐不能堅持,如能堅持,久而自知其妙。

  凡初服氣,氣悶多從下泄,悶須制,勿令泄,以意運令散即好。

  凡初服氣了,或氣沖上,從口欲出,即須咽液送令下,咽液勿咽入息,恐外氣入。

  凡初學服氣或太多,腸或脹滿,攪轉作聲不安穩,即須數數以意運氣,逐卻腸中宿糞即好。必須數數逐卻糞,令肚空,其氣在內,即得安穩。如未逐糞,間仍攪轉不安穩,任下泄一兩下寬快,雖下泄失氣,續更咽添之,若泄一下,即咽一下添之;若兩下或至三下、四下,還須計數添之。意者,常令丹田氣飽足為佳。

  凡服氣周遍,不須閉氣想,但依平常,以意運之。如饑,抑捺卻自定;渴,即任飲水,蜜漿、薜荔飲無妨。如有氣沖上,即咽令下,能咽氣,咽唾送之令下亦得。凡滿悶,只從心胸間即沖上耳。

  凡服氣,宜日服椒三、兩服。每一合椒,淨治,擇去目及蒂,以酒、水、薜荔飲、菜汁送之令下,益氣及推腸中惡物。此是蒙山四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