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洞
1:仙境名詞。即洞真玉清境。洞玄上清境、洞神太清境。《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》卷十:〝寧君告曰:三境三界,通礙見殊,高聖下凡,悟有深淺,洞通無礙,名為三洞〞。謂洞通三境三界。2:道教經籍分類品目名。指洞真、洞玄、洞神。也稱三部、三部經。南朝劉宋道士陸修靜〝總括三洞〞,撰《三洞經書目錄》,將道書分為三大類,即洞真、洞玄、洞神。洞真部以《上清經》為首,號稱上乘;洞玄部以《靈寶經》為首,號稱中乘;洞神部以《三皇經》為首,號稱下乘。陸修靜創立的這一三洞分類法,使繁多的道經道書得以歸類,奠定了後世道教纂修《道藏》的基礎。《道教義樞》卷二《三洞義第五》:〝一者洞真,二者洞玄,三者洞神。真以不雜為義,玄以不滯為義,神以不測為義,通而為語,三名互通〞。今《正統道藏》即按三洞、四輔、十二類分部。更由於道經日漸增多,傳授系統不嚴格,使三洞之稱失去原義,加上各分十二類更顯得繁複重雜;四輔以下不分類,使體例混亂,檢索不便。近人陳攖寧先生曾對《道藏》經書重行分類,依據經書的性質分為十四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