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魚 mu yu

  道教宮觀和齋醮壇場的法器。木質,圓形,雕以魚鱗,中空,以木槌擊之有聲。道教徒在誦念和科儀中,敲擊木魚,以其節奏控制誦經速度和科儀進行速度。中國古代禮儀的節奏控制使用鐘鼓,並無木魚。佛教傳人後,念誦經文時就用木魚。據稱佛徒因魚晝夜常醒,從不合目,故刻環圓之木魚狀,擊之以警昏惰。魏晉南北朝時,道教誦念類科儀逐漸普遍,木魚使用也見於記載,《無上秘要》有句稱:“木魚清罄,振醒塵寰。”《重陽全真集》卷一有“木魚”詩云:“無腹無心掛殿庭,個人敲擊響擋玎。種成因果能招飯,喚起僧尼使念經。水難不容垂餌線,火災猶未脫身形。忽朝月夜清風至,吹斷攀緣一任馨。”詩中木魚當亦指懸掛木魚。至今道教宮觀和科儀念誦中,木魚仍被廣泛使用中。

  法器名。為擊奏體鳴樂器。又稱木鼓,道教法器之一。《無上秘要》曰:〝木魚清磬,振醒塵寰〞。此乃木質,形制為圓形魚狀,上面刻有魚鱗,中腹刳空,用圓頭大木槌擊奏,產生咯咯的聲響。木魚有大小多種,用於不同的道教科儀中,誦經時敲擊,重為擊節。內壇法事大小木魚兼用,外壇法事常用手持的小型木魚。木魚在道教音樂中主要起調節、支配速度的作用,而念咒腔的誦持則以此為唯一的伴奏樂器。

  擊奏體鳴樂器;又稱木鼓,是道教法器之一。木魚原為佛教法器。相傳佛家認為魚晝夜不合眼,故刻木象魚形,敲擊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。道書中對木魚早有記載,北周武帝字文邕纂《無上秘要》曰:“木魚清磬,振醒塵寰。”此乃木制、形制為圓形魚狀,上面刻有魚鱗,中腹刳空,用圓頭小木槌擊奏,產生音響。木魚有大小多種,用於不同的道教科儀中。誦經時敲擊,重為擊節。內壇法事大小木魚兼用,外壇法事常用手拿的小型木魚。在誦經及部分科儀音樂中,木魚常起著調節、支配速度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