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皇大帝 yu huang da di
道教天神,居四禦之首位,全稱是“吳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”。“玉皇”之名,據《玉帝聖號同異考》:“玉帝聖號,祟自浩劫前,中古複尊上,重稱讚耳。世主好道,感玄恩,各就所見聞,所皈重,隨其彰著,敬上諸神之號,以定稱謂。玉帝有四: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;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;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;四紫微玉帝漢光武上後天乾號也。皆非此玉帝。此玉帝號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,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,是帝宰諸天,永不毀淪。”(《皇經集注》卷一)道教“玉皇”之稱,劉宋陸修靜時有“在佛為留秦(即過去七佛之一,拘留秦亦名拘留孫),在道為玉皇。”(《三洞珠囊》卷二引《道學傳》)為什麼以佛教“留秦”與道教“玉皇”排比,大概與《靈寶齋儀》“過去高上玉皇天尊,未來太極天尊,見(現)在元始天尊”(《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》引《靈寶開天經》)的道教三世說相呼應。梁陶弘景《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》列於第一神階“玉清境”之右位,有“玉皇道君”、“高上玉帝”。“玉皇”、“玉帝”在道教經典中也當作元始天尊、太上老君之別號。劉海贍以為,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。(《皇經集注》卷一)“玉皇”的神格在道教前期並不顯赫,但宋代以來有所變化。宋代皇室的造神與顯靈多依託於“玉皇”,為此宋真宗於天中樣符八年(1015)上玉皇大帝為“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”,宋徽宗又於政和六年(1116)上五皇尊號為“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吳天玉皇上帝”。這後一尊號,與前者相比,關鍵在於將歷代帝王祭典的吳天上帝與玉皇大帝合為一體。究其原因,猶如南宋朱熹的詰問:“但老子既是人鬼,如何卻居吳天上帝之上,朝廷更不正其位。”(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二五《論道教》)對此,早在宋微宗時,道士甯全真已從道教神學理論上作了調整:“蓋玉清為教門之尊,吳天為三界之尊,各居一列,各全其尊故也。”(《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》卷一《三界醮壇圖》)由此,宋代以來道教神仙譜系形成了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吳天三界之尊、“四禦”、“六禦”、“七禦”等的體系,稱“元始為三教之首,玉帝為萬法之宗”。(《皇經集注》卷一)關於玉皇修道證果的神話故事如下:昔有國名號光嚴妙樂,其國王淨德、王后寶月光無嗣,後廣陳供養,六時行道,遍禱真聖,已經半載,不退初心,忽夜寶月光皇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與之,覺而有孕,懷胎一年,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于王官。當爾之後王忽告崩,太子治政,俯念浮生,嗣位有道。遂舍其國入山修道,曆三幹二百劫,始證金仙,頓悟大乘正宗,又經億劫,始證玉帝。“吳天上帝,諸天之帝,仙真之王,聖尊之主,掌萬天升降之權,司群品生成之機。三洞四輔禁經之標格;大梵至妙無為之神威,乃三界萬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。以形象言之謂之天,以主宰言之謂之帝,故曰玉真天帝玄彎至聖玉皇大帝。《經》曰:天帝玉真無色之境,梵行是也。自玄炁而化生居大羅之下,上清之上,掌四種民梵天而尊於三界之上是為天主,亦不得已而強名之也。治太微玉清官。如太上彌羅無上天尊語,乃道門歸美之辭,又太上開天執符禦曆等語,乃大宋上號,帝王尊之象也。”(《上清靈寶大法·三界所治門》)道教的玉皇大帝在宋徽宗以後與中國古代吳天上帝祟拜合為一體,而在此後的歷代皇帝的祭天盛典依然為昊天上帝,不過在世俗民間逐漸以玉皇大帝為其至上尊神。“玉皇者聖中最草,神中最貴,諸佛聖師,萬天帝主,故尊稱曰玉皇”。所謂“眾聖之王”乃“諸仙,諸儒聖,諸佛,諸天,諸神一切眾聖”。(《皇經集注》卷二,卷一○)可見,玉皇大帝在世俗民間正如《聊齋志異·{號鳥}鳥》所言“天上有玉帝,地下有皇帝。”這正表明玉帝在天統率神、聖、佛、仙;皇帝在人間統攝著中國傳統的祭神、儒、釋、道。
道教神名。全稱為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〞,是道教尊神中的主神。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中,有〝帝〞和〝上帝〞的稱號,指支配日、月、風、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、生死、壽夭、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。西周以後,又稱為〝皇天〞、〝昊天〞、〝天帝〞等。南朝時,道士陶弘景編排道教神系,其中已有〝玉皇道君〞、〝高上玉帝〞的名稱,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。隋唐時代,〝玉皇〞信仰已經普遍流行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《夢仙》詩中就有〝仰謁玉皇帝,稽首前致誠〞的詩句。另外元稹也在《以州宅誇於樂天》一詩中吟詠道:〝我是玉皇香案吏〞。大約在唐宋之時成書的重要道經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詳述了玉帝的出身和來歷:很久以前,有個光嚴妙樂國,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年老無子,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,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后,夢醒而有孕。懷胎一年,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。太子長大後繼承王位,不久捨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,功成超度。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。又超過億劫,始證玉帝。另外有道經說,玉帝總管三界、十方、四生、六道。因此,玉皇大帝雖然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不及〝三清〞尊神,但在民眾宗教信仰中 作為最高神崇拜。明清時的民諺說:〝天上有玉帝,地下有皇帝〞。玉帝統轄天神、地祇、人鬼,實際就是天上的皇帝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(1014),封玉帝為〝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上帝〞。宋徽宗又加封為〝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〞。各地均建有眾多的玉皇廟、玉皇觀等。玉皇大帝身九章法服,頭戴珠冠冕旒,手捧玉笏,在每年的正月初九〝玉皇誕〞,接受民眾的祭祀祈禱。道觀也常在這天舉行祝壽道場,誦經禮懺,祈禱風調雨順、道法興隆、國泰民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