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 hua

  道教官觀和齋醮中的供品。全真《廣成儀制·言功設醮全集》:“夫此花者,千萼吐瑞,方葩飄花,梅蓮桂菊,各占四時之景,棠榴桃李,群開五色之華。”“閬苑吐奇芬,仙品絕倫。剪金碎玉綻華英,玉女獻時香馥鬱,瑞靄神京。”中國古代祭祀禮儀,並無以花為供品的。以花奉獻於神前,原是南亞習俗。早期道教也無以花為供品者,因此,道教以花為供品可能受到佛教禮儀的影響。不過,中國古代南方的祭儀也有用花的。《楚詞·國觴》就有“傳芭兮代舞”,“春蘭兮秋菊,長無絕兮終古”之句,東漢王逸注稱“春祠以蘭,秋祠以菊,為芬芳長相繼承,無絕於終古之道也。”宋呂太古《道門通教必用集》卷五稱,花為“玉京山上自然生,七寶之林,大有庭中,彌覆有八騫之樹,森羅煥麗,秀鬱青蔥,食騫樹之葉乃為玉仙。一身若瑁璃而洞徹,餐寶林之花而變金骨,五臟如寶鑒以圓明。惟天真無染無著,一片豈有沾衣。故人世不種不生,五葉何得結實,金花、玉蕊、華池、黃芽,妙無出於凡軀,煉必成於仙骨。三花聚頂,九氣結形”。奉獻于諸天異境的奇花,則有“九靈太妙真花、五靈小妙奇花、碧蕊黃金豔花、黃蕊紫金耀花、閬苑青瓊瑤花、瓊林流光寶花,花光燦爛,照映十方。”當今道教科儀中作為供品之花,隨地區和季節,分為鮮花和人造花二類。鮮花則多為中國出產的草木、無刺類。人造花又有紙質、絹質和塑膠類,但其花的種類也多與鮮花相同。但是,歷史上也有以雕刻之花作為供品的。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》卷五雲:“用桐木刻以靈芝,以表仙瑞之物也。牡丹一莖而花五色,高九尺,飾以金鏤,以按韓湘子頃刻之花自成五色仙瑞之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