詛祝  zu zhu

  即詛咒。古代巫術,祝告神明給仇家降下災害。《書·無逸》:“否則厥口詛祝。”孔穎達《疏》:“詛祝謂告神明令加殃咎也。以言告神謂之祝,請神加殃謂之詛。”詛祝中常先呼告所祝神明名諱,然後歷數仇家罪惡,複請神明給對方降下災禍。廣泛流行於社會各階層。邦國之間關係對抗時間或用之,如秦國曾詛祝楚國,留下《詛楚文》; 當統治者政治腐敗時,民眾往往自發詛祝統治者快些完蛋;至於一般人際關係中私怨深時,亦自發詛祝對方,或請巫師行術。詛祝以暗中害人為目的,故在巫術分類上將之歸入黑巫術,中國古代則視作邪術。道教對之持否定態度,在歷數“邪巫”罪狀中往往列詛祝害人一項,並設法預以厭解。從早期正一道開始,就將“解釋詛咒”作為道法內容之一,並有《太上老君說解釋詛咒經》一類專門著作傳世。但也有少數道士為人行此術,在個別道書中也留下若干詛咒傷人的資料。